在建的古蔺郎酒厂总部办公楼坐落在二郎镇,背倚天宝峰,面向赤【chì】水【shuǐ】河,是郎【láng】酒厂标志性建筑。清晨6:30左右站在现场就可观看日出美景,享受不花钱的“旅游”。我到二郎快10天了,每天当太阳冉冉升起,阳光洒向二郎镇,整个现场就会披上金色盛装,华西绿仿佛点缀在“金装”上,显得格外耀眼、和美。
我无心欣赏这日出美景,倒是更喜欢目睹现场那热火朝天的施工【gōng】景象,赞赏劳动者的勤劳、朴实。每天清晨6点,有时不到6点,现【xiàn】场上就开始热闹了【le】起来,架工、木工、钢筋工、普工各【gè】司其职干起活儿来。不一会【huì】儿,现场上总能见到一个人的身影,他习惯两手插腰、时快时慢巡视工地,了解工程质量、安全、生产情况,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。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他都坚守了下来,成为一种好习惯和上班前必不可少的第一件工作。这个人就是郎酒厂总部办公楼质安员袁昌辉,现场上都称之“袁工”。
我认识袁工由来已久,但缺乏交往,对其知之不多,仅偶尔听【tīng】人谈及,还在公司表彰先进安全员时见过【guò】其亮相。最近,和他朝夕相处才有了更深的印象,触发我提笔写一些亲身目睹的点滴。
8月22日7:30,此时管理人员刚上班。突然,我发现袁工蹲在正在搭设的安全通道口前,一面在【zài】地面上用石子画图,一面及时纠正发现的瑕疵,向旁边站着的管理人员和架工班班长详细讲解通道跑梯搭设、铺板等质量安全要求,确保【bǎo】安全、大器美观。我迅速用手机抓拍到了这真实一幕。
古蔺二郎镇较【jiào】为偏僻,工人师傅大多来自外地,当地人员极少。为解决好工人的住宿,项目部在现场设置生活区、搭建活动板房让工人们集中住宿。有一天,袁工路过生活区时发现地面有一些积水,其来源是地【dì】面局部下沉所致【zhì】。他立即安排一个工人剔槽将积水排入生【shēng】活区排水沟,及时解决了积水问题。这件事看起来不足挂齿,但却说明袁工细心、发现问题就着手设法处理,把工人师傅住行放在心上。
袁工属公司退休、返聘人员,别看他一把年纪,依然精神抖擞,用“说话有钢声、走路有风声”来形容一点不为过。干起工作来,总是雷厉【lì】风行,说干就干【gàn】。2-09泸州市住建局来工地安全巡检时提出要搞消防等综合演练,下来后他就开始着手策划,并联系郎酒厂消防队到现场实施演练。他还好管“闲事”,是个热心肠的人。由于近期二郎连续高温,项目上除采取日常防暑措施外,还开展送清凉活动。在过程中,他都积极参与,主动承担一些【xiē】“份外”工作,如送西瓜、十滴水;项目办公区建有【yǒu】一个小水池,池内养了一些观赏鱼,他时不时在食堂拿点【diǎn】干面断成小节义务喂鱼,给鱼儿献“爱心”。
这些点点滴滴看似平凡,但在这平凡故事【shì】的背后,却传递出勤劳、务实、热爱工作与生活的正能量。像“袁工”这样吃苦耐劳的管理人员,在二郎镇、吴家沟工地还有不少,他们为了项目团队和公司的荣誉而拼搏,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工【gōng】作岗位、奋战在赤水河畔,用智慧和汗水把华西绿装点得更富【fù】有生命力。
“袁工”,既是公司“实”字文化的实践者,也是公司郎酒厂项目优秀管理人员的缩影。